从《蜗居》到《三叉戟》 郝平:被叫老头挺好
郝平今年49岁,从蜗叉戟在正在热播的郝平电视剧《三叉戟》中,他是被叫老哥仨里能说会道的“小潘”。实际上,挺好三个演员年纪相仿,从蜗叉戟董勇比他大两岁,郝平陈建斌大他半岁。被叫
《三叉戟》开播后,挺好有人说,从蜗叉戟“这三个老头太好玩了!郝平”最喜欢看他们三个人的被叫日常互怼。对于被叫“老头”,挺好郝平称,从蜗叉戟仨人还就此有过一番讨论:“我们从来没有回避年龄这件事,郝平也没必要装嫩。被叫所以对于被叫‘老头’,我们特别开心。”
郝平和潘江海,都是能说会道的主儿
三年前,郝平出差,为了打发时间,在机场的书店买了一本小说。黑色的底,红色的字,当时还是旧版的包装,书名叫《三叉戟》。
郝平并不知道这是一本什么题材的小说,但一翻开书的内页,根本停不下来,“小说写得太精彩!”他一口气就看完了。
一年半后,制片人马珂给郝平打电话,说自己正在筹备一部涉案题材的电视剧,听了几句,郝平心里咯噔一下,心想:不会是我看的那本小说《三叉戟》吧?电话那边,一句“叫《三叉戟》”证实了郝平的猜测。当下,他的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电视剧《三叉戟》
有了这样的认知基础,俩人很快就进入了主题,郝平自荐:“我特别想演‘大喷子’!”马珂听完哈哈大笑,原来他和导演早就商量好了,让郝平来演剧中专门负责“预审”的潘江海,绰号“大喷子”。
作为电视剧《三叉戟》的出品人兼制片人,马珂也是当年《蜗居》的制片人,导演刘海波则是郝平上戏的同学,所以大家都很了解郝平生活中和他演戏时的状态,而郝平也觉得“潘江海”就像是给自己写的角色,“我太合适了!”其实,生活中的郝平就是个能说的主儿,他说,当年如果不是被老师打击了,也许早就拜师学艺,当个相声演员了。
那还是郝平上小学的时候,《我的理想》是语文老师布置作文的必考题目。课上,老师组织同学们逐个发言,有人说自己以后要当司机,有人说要当科学家,还有人说要当解放军。郝平也举手了,他特别认真地说自己长大后想当一名相声演员,老师听了特生气,让郝平赶快坐下,觉得他是在调皮捣蛋,出洋相。
他不光贫嘴、鸡贼,还有一点市井。但他是有能力的。他并不是表面看上去那样的人。潘江海情商高,他在兄弟间打太极、当受气包,他泡病假、去外边干私活,其实心里什么都明白,他以为他可以掌控一切,最后发现他谁也掌控不了。——郝平眼里的潘江海
把“预审”搬上台面,还曾有点担心
“第三集的预审是敲山震虎,以强攻强以硬碰硬;第九集的,才是带节奏的全过程。蓄力阶段:挖坑设套、出示证据、引而不发、旁敲侧击,体态语:点、指、拨。发力阶段:重点突击,出奇兵以一颗子弹炸毁碉堡。一颗子弹并不是威吓的强硬,而是以情感化,攻心至上。”
这是郝平做的“预审”笔记,都是干“预审”的师傅教给他的技巧和专用名词。
电视剧《三叉戟》讲述了三位曾经叱咤风云,如今即将退休的老警察,重新回到一线,面对新型犯罪,齐心协力击破金融犯罪集团的故事。郝平饰演的“大喷子”潘江海,负责“预审”,能说,甚至有点油嘴滑舌。对郝平而言,逗贫嘴、哥仨互怼都不算啥。难的,是“预审”。在此之前,中国几乎没有对“预审”进行细致描写的影视作品。
想演好,光靠想象肯定不行,除了看真实“预审”的视频,郝平在开拍前去了天津第二看守所体验生活,待了十多天。他发现,干这行的警察在日常生活里其实都不太爱说话,他们每天拿的大水杯里,泡着好多好多的胖大海。郝平问他们为什么这么内向,他们说,上班提审犯人,一说就是一天,话都说那儿了。郝平还拜了两个师傅,“他们有自己的一套东西,这个行业基本就是一个师傅带一两个徒弟,一辈子就只干这一件事。”
《三叉戟》的原著作者,同时也是该剧的编剧吕铮,曾经干过六年“预审”工作。郝平曾和吕铮探讨过,他担心这些“预审”的技巧被这么写实地演绎出来,会给现实生活中的犯罪分子提供素材。吕铮给他吃了定心丸:每一个案子都不一样,处理的方式也不一样,这些技巧就像兵法三十六计,运用起来也不尽相同。
—————人生事—————
一个地道西安人,演活了上海男人
很多人因为电视剧《蜗居》认识的郝平,所以总是拿软弱的小男人形象和他对号入座,甚至以为郝平就是上海人。其实郝平是土生土长的西安人。之所以能把《蜗居》中上海男人的形象演活,是因为郝平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在上海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我能看到上海男人身上的特点,并且抓住它。”
接演《蜗居》是郝平职业生涯的一个转折点,2007年之前,郝平几乎不怎么拍电视剧或者电影。不是没人找,而是他不屑。“我觉得电影、电视是导演艺术,或者编剧艺术,演员的表演艺术在舞台上。”郝平也是中国话剧舞台上,最年轻的舞台剧奖大满贯第一人(包括“白玉兰戏剧奖”“梅花奖”“文华奖”“金狮奖”)。
他觉得演员在舞台上才是老大,大幕一拉开,导演再牛、灯光再牛,都说了不算。“今天吃个螺丝(指表演时咬字发音不清晰)、打个磕巴也都是真实存在的,那种真实感和震撼感,是电影、电视没有的。”
但那几年,郝平心里总有个过不去的坎儿,很多和他同龄的演员走在大街上都能被认出来,“我当时还挺失落的,觉得我不比他们差。”
正巧,滕华涛带着《蜗居》的剧本找到了郝平。
电视剧《蜗居》(上图)里演了一对夫妻的郝平和海清,在今年年初热播的电视剧《安家》(下图)中再演夫妻,依然因为房子闹了矛盾。
郝平和张嘉译是发小,曾拜过同一个表演启蒙老师,后来听说主演里还有海清,他特意去网上找了海清的视频,他觉得这个女演员演得可以。这么多因素加在一起,最终推动郝平加入了《蜗居》剧组。
他记得刚开始和海清走戏的时候,海清不怎么对词,他问海清为什么,海清说:一对词就会固定了,固定了就假了。这和郝平的理念一模一样。《蜗居》中,有很多拍摄现场临时对出的台词,如今都成了经典。
从角色到名字,“哈哈哥”都是争取来的
《蜗居》火了,除了让更多人认识了郝平,也打开了郝平对于电视剧认知的大门。
当时的影视剧市场,有点像小商品卖场,一家店火了,旁边能起四十多家卖一样东西的店。一时间,铺天盖地的类似角色找上门来,不是老实巴交的,就是有点小狡猾的好女婿。2012年前后,郝平一年四个剧本全是这样的角色,“后来我都不用看剧本了,这个戏的台词说到那个戏上,完全合适。”
直到电视剧《大当家》,郝平终于遇到了一个不一样的角色。前半段他是银楼公子,后半段成了地下党。“那时有微博了,好多人留言说,姐夫怎么一反常态了,我听了心里还挺欣慰的。”
电影《毒战》中,郝平和古天乐有多场对手戏
2013年,杜琪峰的电影《毒战》上映,里面有个反派戏份不多,却给观众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就是郝平饰演的“哈哈哥”。而这个角色,是他自荐争取来的。
杜琪峰在筹备电影《毒战》时,郝平正在北京拍电视剧《全家福》,中间有十天的空当。
郝平和杜琪峰并不认识,但在他心中“杜琪峰是香港警匪片的鼻祖。”于是,他找到杜琪峰,想着无论让他演一个多么小的角色,他都要去。
二人在天津见的面,《毒战》是幕表制,即没有固定台词,只有故事大纲,演员按剧情即兴编词演出。杜琪峰普通话不太好,一番沟通后,郝平以为导演让他演的角色叫“嘻哈哥”,就提议不如叫“哈哈哥”。“这个角色见人就笑,但是笑里藏刀、笑里带着狡诈。”一下就说中了人物的特点。
后来,郝平才知道,是自己听错了,这个角色原本叫“虾蛤哥”,海鲜市场的一个船老大。
还想再做电影导演
郝平总结,一个好的导演,要会利用演员的优点,并把它发挥到极致。他合作过非常棒的导演,也合作过非常强硬的导演。“他会教你怎么演戏,剧本一个字都不能改。演员变成了傀儡。”
郝平也尝试过做导演,2017年他无意间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剧本。“我很幸运制片人愿意和我合作,他说他不想找成熟的导演,就想找一个演员做导演。他们公司总共拍过两部电影,一个是陈建斌的《一个勺子》,还有就是我的导演处女作《红簪子》。”
他很清楚,在国内“如果没有大牌明星或者大制作,观众真的不买账,我也苦恼。”即便如此,郝平依旧很享受做导演的过程,“如果有可能,我愿意再做一把导演,即便过程辛苦,但是能充分表达自己对艺术的理解。”
郝平在导演处女作《红簪子》拍摄现场
演到80岁不是奢望
“第一排的观众能闻到我的汗味,我也能闻到观众今天喷的什么香水,这种近距离的互动,电影、电视是做不到的。”
虽然郝平每年都要接拍影视剧,但他对舞台的热爱丝毫不减。他觉得演员最大的光芒不是在作品上有多大的成就,而是谢幕时,听到掌声雷动,观众自发冲到后台说:我太喜欢你这段表演了!
演员吴刚是郝平的好友,两个人即便很少见面,每隔一两个月也要电话问候。“我俩爱好一样,所以特别投机。”《人民的名义》播出后,郝平曾调侃吴刚不一样了。吴刚说那只是自己的一个角色而已,他每年也还是要回到人艺的舞台。
在郝平看来,相比女演员,男演员的中年危机似乎更小一点,“男演员的艺术生命可以到80岁,很多表演艺术大师,八九十岁还在舞台上表演。不过前提是要让自己有吃饭的本钱。”
(责任编辑:百科)
-
中国太保集团董事长孔庆伟:在再保险“国际板”建设的前期将主动发挥头部企业的专业能力
转自:上海证券报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何奎)11月23日,第四届国际再保险会议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召开。集团董事长孔庆伟在会上表示,再保险“国际板”的建立为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奠 ...[详细]
-
民航局通报,10月27日汉莎航空公司LH728航班法兰克福至上海)确诊新冠肺炎旅客10例,占比达到该航班入境旅客人数的4%。根据《民航局关于调整国际定期客运航班熔断措施的通知》局发明电〔2022〕18 ...[详细]
-
恰武什奥卢表示,黑海港口农产品外运协议的有效期为4个月。如果各方不反对,协议有效期将延长,没有必要签署新的协议。俄罗斯农产品出口是已达成协议的一部分,俄方对其要求没有得到执行有一些担忧。目前,俄罗斯粮 ...[详细]
-
新华社喀布尔11月9日电 通讯:进博会让更多阿富汗商品走进中国市场新华社记者邹学冕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城郊的一座贫民窟内,38岁的布斯通·巴拉蒂正向在门口排队的当地民众分发编织阿富汗地毯所需的羊毛和图案示 ...[详细]
-
来源:北京商报据“北京发布”消息,以“踔厉奋发,共向未来——变局下的经济发展与金融合作”为主题的2022论坛年会,将于11月21日-23日在北京金融街举行。北京商报记者获悉,本届论坛年会由北京市人民政 ...[详细]
-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倪雨晴 深圳报道11月8日,有报道称:“供销社收购苏宁易购 39%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除了线下平台,积极开拓线上市场。”对此,苏宁易购内部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否认了该传闻。 ...[详细]
-
张伟丽接受国内媒体线上采访。张伟丽将再次踏上争夺金腰带之旅。11月13日,她将在UFC281中挑战现草量级冠军卡拉·埃斯帕扎。北京时间11月9日上午,正在纽约备战的张伟丽接受中国媒体线上采访,她预测这 ...[详细]
-
二手房价格就像楼市的晴雨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楼市的未来走向。近日,中指院统计的数据显示,2022年10月,百城二手住宅均价环比下跌0.16%,已连续6个月环比下跌,跌幅较9月扩大0.03个百分点。相比 ...[详细]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近日表示,作为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重要组成部分,全国房屋建筑和市政设施调查工作目前已进入收官阶段,全国地表所有卫星遥感可见房屋均已调查。据介绍,全国房屋建筑和市政设施调查 ...[详细]
-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张赛男 上海报道受苹果砍单消息影响,11月9日,开盘一字跌停,截至收盘,仍有290万多手封单牢牢封在跌停板上。盘后龙虎榜数据显示,机构正在大量抛售。当日卖出前五位中有三个机构席位 ...[详细]